Tech World Notes (2024–02)
Just a casual journey documenting my life in Silicon Valley.
每個禮拜,我都會聽到人跟我抱怨灣區非常無聊,中文英文的抱怨都有。或是自嘲灣區無聊的對話,都習以為常了。
關於為什麼灣區無聊的分析我其實可以寫很多篇、從環境與人群組織切入、再從人們的心理期待與落差切入、都可以合理推導出灣區體感無聊的原因。
體感完美的天氣、體感窒息的無聊 — 以及少數的、瘋狂地、刺激的日子。
現在就是那些少數瘋狂的日子變得很明顯的時候。
對我來說,科技業的緊張的戰場是從去年一月谷歌大裁員開始的,就像敲醒了戰鬥的鐘,一路延燒至今。當然每個人感覺到這個戰場開啟的時間應該是稍有不同。
像上個週六,一個平凡的週末,我開車到了一個幽靜的豪宅,走進一個幾百人的social hackthon,大家聚集在一起聽一個Stanford用Gen AI做出類似模擬市民的social互動遊戲 (大概就像Black Mirror裡有一集用AI模擬給找出最適合的Dating對象那集,agent and agent之間有互動),然後 Sergey (one of Google founder)就從人群中冒出來,給大家Q&A了一小時。我也上去pitch了一分鐘,雖然完全沒準備超抖,但還是蠻開心的。
Elon的前女友Grimes聽說也在場,但我沒注意到,倒是這位大哥因為穿著太顯眼讓Elon拿來當嘲諷Google的材料 (X Link)。這大哥也是個founder,剛好我在看著窗外發呆時他來找我聊天,展示了他公司的產品很厲害呀。
就是這麼平凡隨性又真摯的生活還夾帶很多Spice,大概就只有在矽谷吧。
根據這個LinkedIn post, 上個月舊金山有140場AI Hackthon,確實比很多國家一年的都來得多。Yes,惡名昭彰被許多人說成死城的舊金山,最近tech party實在太多了,資本的板塊動得很厲害。
過去像上台報告一樣的Pitch型態現在看起來稍微過時了一點,似乎更流行邊玩樂邊networking and mingling. What a sweet dream. I travel the world and the seven seas. Everybody’s looking for something.
能無聊嗎?一天就算有72小時我也做不完我想做的事。
AI的發展、職場佈局的變化、產業轉型的變化、以及經濟的走勢,太多需要調適與追趕或是創新的部分,讓這兩年的科技產業板塊動盪非常大。或著其實應該說,產業板塊動盪非常大。AI的核心戰場現在在矽谷、在科技業,但他終將必然影響所有產業。
矽谷的流行是從不間斷的,從我開始工作後,2017那陣紅過IoT / Voice Interface, 人們期待會用聲控取代螢幕, Chatbot取代客服。Alexa/Google Assistant 與各家Chatbot群雄群起,但那時的人工智慧最終還是被戲謔為工人智慧。
再來Web3/Crypto/NFT,是非常跨時代性的發明與技術,但確切地應用還在遠方,研究了一陣子,然後資本家還是跑了。當然比特幣跟Crypto還是在的,還是會一直發展下去。
而近期Generative AI,是更快就能看到實際的應用與改變。一開始看不就是產生更聰明的Chatbot還會畫圖嗎?難道是打算讓 2017 那些死掉的Chatbot捲土重生?後來理解了當AI可以集成所有人類知識、模仿並超越個體人類時,大部分人腦能做的事,都可能被模仿並超越。
這多有趣,幾年前大家在看AI,都說創造力與獨立的思辨能力是AI無法做到的,現在突然反了過來,大概不用動腦的實體工作的事情才是Generative AI做不到的:像是洗碗。
喔,但我們已經有洗碗機了,而且還有Robotic產業,看今年CES的Boba Machine, 或許哪天我們也會在SF機場看到(目前放的是Robotic Coffee Machine, 就是一個機器手臂做拉花拿鐵給旅客)。
發展AI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?
時不時,會聽到有人問,非常真誠地問「為什麼科技人要發明AI搞到自己沒工作?」
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,我個人的解讀是 — 首先,其實這影響的不只是工程師,是所有能被影響的產業,就如Sergey 在Q&A中所說,或許工程師還是相對難取代的工作。
再來,Gate Keeping的戰術在科技業似乎一直都不管用。只要能做出來、好用、能用,科技業就會往那裡發展。而且code還是很多要寫,如果能趕快把Code寫完,我也想多些時間去看看藍天白雲跟大海。
但現在是在戰國時代,無限增長的只有我的Screen time.
但AI 會不會造成在未來,工程師供過於求呢?很有可能是會的,因為薪水,過去十幾年電腦科學變成一個熱門選項,但工程師的「人工」如果可以部分被AI取代,那是合理的會發現目前的崗位可能無法承擔更多的電腦科學畢業生。
但如果電腦科學專業的人將AI應用在其他產業呢?那我們就能慢慢看到AI對其他產業的影響了。這就有點有趣了。
但想做的事沒有能做完的一天
高中大學左右,在知道我要選擇科技產業後,家人語重心長地跟我說:「你確定?這產業變化很快要一直追趕很累」那時我想 — 拜託,我就喜歡最新的東西。最討厭陳腐不變與一成不變的日子。
十幾年過去,我從台灣搬到矽谷,我還是喜歡最新的東西與享受這種刺激與創新,但我確實能體會到那種累,因為理解了這是無止境地追逐,即時還沒到厭煩的程度,偶而還是會反思,特別在這種似乎變化動盪很大的時代。
但體感到了,這種追逐,必將永無止境。股票有上有下,科技有高有低,而時間卻是最公平老實地,一分一秒過去。
朋友說灣區就像個少林寺,確實很真切,很多武功高強的人在討論武功,然後有點與世隔絕,偶爾甚至無欲無求。想我居然就這樣在同一個地方住了六七年,同樣的小房間,也是蠻神奇。
矽谷最近不太無聊,但如果換一個角度想,怎麼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— 那矽谷可能還是可以是蠻無聊的。終究成了一個哲學問題。